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将池州半导体产业基地列入第二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提出了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明确要求。

图为华钛车间
9月召开的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以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实施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一批在细分行业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处于全国一流水平的企业,加快把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10月21日,全市半导体产业发展现场会与会领导又走进池州开发区半导体企业,为半导体产业加速集聚发展鼓劲加油,注入发展新动力!
呈现集聚倍增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池州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加快“调转促”、推进“去降补”重点任务落实为抓手,实施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强化服务体系和配套政策支撑,半导体产业呈现出集聚倍增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提升。前三季度,全区半导体产业规模工业企业产值增长34.6%。龙头企业铜冠铜箔产值7.3亿元,增长47%,信安、芯旭、安美等7家企业增速超过20%,安芯电子、征圣智能、浩天电器等5家企业产值超5000万元。双威电子新纳入半导体规模工业企业,超元半导体、巨合电子、高芯众科、泰美达电子等7家企业即将入规,预计全年规上企业数将从2015年底的11家增加到19家,全年实现产值23亿元以上,同比约增长60%。
二是投资总量扩大。截至9月底,半导体行业入库在统项目22个,其中投资额超5000万元项目13个,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目标任务的101%。中建材ITO二期、无线通讯模块、显示屏模组、晶圆测试、晶圆再制造等项目竣工投产;安芯电子二期已投资4.2亿元,目前1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和员工宿舍均已封顶正在装修;钜芯半导体已投资1.24亿元,厂房正在净化装修,11月份部分投产;科成电子触摸屏、晶京昂LED光电等项目正在建设。
三是产业聚集加速。按照“加快建设一批、招商引进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发展。今年以来,金昌硕晶圆研磨液、新晟电子无线通讯模块、海顺半导体、三佳引线框架、鼎利电子汽车传感器等15个项目签约落户;荣创芯科LCD与半导体设备制造、赛米科封装测试、华诚精密电子手机配件制造、旭海液晶电视等8个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6-8寸晶圆制造、中兴通迅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中心、嘉合劲威通用存储器、华冠通讯手机整机和无人机、杭州海纳硅片等18个项目在谈,初步形成以IC制造为龙头,基础材料、封装测试、分立器件和终端应用等上下游的半导体产业链格局。
四是支撑要素优化。与深圳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共享IC设计公共技术平台;推进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上海道洲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北京中关村鸿嘉池州创新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成立了池州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安芯、信安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华钛半导体正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总数达7人,京师方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团队”入选池州市“322”产业创新团队,安芯电子、华钛半导体入选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半导体产业发展后劲有力
纵向比较,开发区半导体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引进不够、重大核心项目支撑不足、研发设计竞争力和公共平台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下一步,我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的目标任务和基地建设年度考核要求,创新思路,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切实肩负起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域”的使命担当,努力建设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半导体产业重要基地。
强化政府推动,落实责任举措。成立园区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围绕基地建设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强化专项调度,压实部门责任,严格督查问责,将产值、税收和固投等指标落实到具体企业、具体项目和招商主体,实行月调度、季盘点、年考核制度。发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结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落实,健全完善基金投放、要素保障、项目争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等方面配套政策,严格项目资金管理,足额配套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引导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资源向基地集中。
把握特色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坚持特色、错位、高端发展,厚植半导体产业发展优势,重点围绕小尺寸晶圆、半导体基础材料、集成电路封测、半导体装备制造、IC设计等领域,编制产业招商路线图,完善产业发展链条,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建立基地重点项目库。强化与电子信息行业市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及赛迪顾问公司等社会专业智库合作,针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和薄弱环节,开展产业诊断,加强产业发展研究,明确产业链招商方向,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到2020年,基地产值不低于110亿元,实现税收不低于7.2亿元,确保完成基地建设目标任务。
突出项目带动,培育产业龙头。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发挥基地专项引导资金和扶持政策效益,落实项目建设“四督四保”机制,按照“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推动安芯二期、钜芯半导体、科成电子等项目按期投产,加快金昌硕研磨液、润天电子充电桩等项目建设进程,力促5寸晶圆、LCD与半导体设备制造、赛米科封装测试、三佳引线框架、海顺半导体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主攻行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持续跟进6-8英寸晶圆制造、深圳嘉合劲威固态硬盘、杭州海纳硅片、高端封测产业园、中兴通讯物联网基地等关键项目,力争在引进1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上取得突破,培育产业龙头。到2020年,力争引进半导体行业细分市场50强企业2家,培育产值超50亿元的1家,超10亿的3家。
实施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创新型骨干企业,力争铜冠铜箔、华钛半导体等科技实力企业在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集成电路可靠性验证分析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上取得突破。强化与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和深圳IC设计产业基地技术合作,积极推进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电科十四所研发基地以及电子科技大学分立器件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深化与中科大、合工大、中科院微电子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积极建设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企业家提升、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再引进一批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创业团队,在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上培育竞争优势。
加强集聚互动,做强产业支撑。围绕产业薄弱环节,推动半导体产业制造与服务业融合协同发展,发挥市半导体行业协会桥梁作用,积极引进培育一批集成电路设计、智慧城市、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上下游服务企业,带动半导体设备制造(再制造)、整机制造企业集聚,促进企业本地合作互补,提升发展质效。坚持“产业 基金”发展路径,加快引进一批基金、股权投资机构,积极筹划建立园区半导体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增强国有融资担保公司平台功能,落实差异化倾斜政策。加快完善园区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和物流等生产配套,在产教融合、工学一体、投融资、行政审批、管理运营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优化半导体产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