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走进协会
协会黄页
协会精英
发展历程
新闻资讯
项目合作
招贤纳士
协会风采
联系我们
池州市半导体协会联系方式
地址:池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综合服务楼902室
电话:17756612867
传真:0566-2610025
E-mail:czadm@czsia.com
http://www.czsia.com
杏花村由来

          

        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城西,距今1300多年历史。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于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任池州刺史。次年清明之日,杜牧到杏花村赏春,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此,贵池杏花村随《清明》诗名扬青史,享誉天下。

 

       池州秀山门外的杏花村,原只不过是几间“沦为荒烟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无名气可言。正是杜牧的诗名和他这首千古绝唱,才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饮誉天下。明代名士福建福清人林古度(字冉予,一字茂之,晚号乳山)的七绝,抒出了千百年来池州人民因杏花村而自豪之情。诗曰:“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引自清《杏花村志》卷五)

 

      池州杏花村的说法最早见于清代贵池县人郎遂所写的《贵池县杏花村志》 而后《广舆记》《江南通志》等书有所收录,而贵池杏花村明代时就由曾出任池州的顾元镜所建。

 

      杏花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公元845年,晚唐著名诗人、池州刺史杜牧在杏花村行春遇雨,写下了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清明》诗,从此杏花村名扬天下。清康熙年间,杏花村人郎遂[1]  编纂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村志,使杏花村名垂千古,后人也把杏花村称为“天下第一村”。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以杏花村旧址为基础,规划建设面积35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为“一路二水三区”。目前,一区民俗体验区已正式对外开放运营。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坚持“生态为根、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山水农耕、江南村落、传统民俗、盛唐诗酒”四大文化[2]  ,努力创新八大旅游业态,已被列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项目,安徽省“861”行动计划、全国优秀旅游项目、省级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到2020年,将建成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到2030年,将建成中国最具活力的文化旅游生态和中国最具价值的文化旅游品牌,再现“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百家香酒肆,千载诗人地”的经典田园休闲生活佳境。
 

安徽池州欢迎您!

 

 
版权所有©2017 池州市半导体行业协会 ICP证: 皖ICP备19015100号-1 服务热线:18356618101